筑牢合规防线 远离刑事风险 —— 金融从业人员法律风险防范专题讲座
/ SHUREN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青海辖区证券及金融领域廉洁风险防范与反腐败工作,切实增强从业人员廉洁自律意识和职务犯罪防范能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根基。11月13日,青海树人律师事务所党员律师刘晏伶受邀参加了青海证券业协会联合青海省金融业协会举办的“护航金融企业发展 共筑金融安全防线”预防金融职业犯罪反腐倡廉专题讲座暨研学活动。
为帮助金融从业人员认清行业刑事法律风险,强化合规意识,刘晏伶律师以“金融从业人员刑事法律风险防范”为题,围绕金融犯罪形势、核心罪名、风险成因及预防措施等内容,为在场人员带来专业且实用的法律指导。
金融行业刑事风险严峻
“高危基因” 不容忽视
刘晏伶律师开篇点明,金融行业因与巨额资金、敏感信息紧密捆绑,且处于强监管环境,天生具备 “高危基因”。从监管数据来看,2024 年证监会查办证券期货违法案件 739 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和线索 178 件,同比增长 51%;“两高” 工作报告也显示,金融诈骗、内幕交易等犯罪案件惩处力度持续加大,国家 “强监管、零容忍” 的政策导向愈发鲜明。
讲座指出,金融从业人员从 “合规履职” 滑向 “刑事犯罪”,往往源于业绩压力下的底线失守、行业潜规则的误导、侥幸心理的作祟以及个人财务危机的驱动,这些因素让看似常规的经济行为极易触碰法律红线。
核心罪名深度解析
明确职场 “高压线”
刘晏伶律师结合《刑法》相关条款及典型案例,对金融行业 13 类核心刑事罪名进行详细拆解。重点解析了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违法发放贷款罪、内幕交易罪、洗钱罪等高频罪名的构成要件、行为模式及量刑标准。
通过德邦证券范某职务侵占案、某银行樊某挪用资金案、某农商行宋某违规出具金融票证案等真实案例,直观呈现了 “虚列支出套取资金”“违规拆分贷款”“内外勾结造假骗贷” 等常见犯罪手法,让在场人员清晰认识到各类 “擦边操作” 背后的刑事风险,明确职场不可触碰的 “高压线”。
多维剖析风险成因
筑牢双重预防防线
针对金融犯罪的成因,刘晏伶律师从客观环境与主观诱因两方面进行分析。客观上,不合理的绩效考核、内控机制漏洞、不良企业文化等因素增加了风险发生概率;主观上,贪婪虚荣、侥幸心理、法律意识淡薄、从众心理等是诱发犯罪的核心症结。而犯罪一旦发生,不仅会导致个人职业终结、身陷囹圄,还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与信誉崩塌,给家庭造成沉重负担。
为此,讲座提出 “个人 + 机构” 双重预防体系。个人层面需树立正确职业观与财富观,强化法律红线意识,守住生活底线,谨慎处理敏感信息,恪守职业道德,敢于拒绝诱惑;机构层面则应健全内控制度,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建立科学绩效考核机制,畅通内部举报渠道,实施有效审计监督,从制度上遏制风险滋生。
SHUREN
此次讲座不仅是一次法律知识的普及,内容详实、案例鲜明,兼具专业性与实操性,有效提升了金融从业人员的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大家纷纷表示,将严守合规底线,远离刑事风险,护航自身职业发展与行业健康稳定。此次讲座充分彰显了党员律师服务社会、参与法治建设的责任担当,为金融行业健康发展注入了鲜活动力。